沈国平:节能是一个识“数”的事业

更新时间:2022-08-03 11:08点击:2182次

如果抽象一点讲,任何节约都是行为的结果比较,从理论上说是相对概念,但节约的本质属于实践的范畴。如果你在讲节约,那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预期想要的做法而已。真正要落实下去,还得靠实践行为才能有节约的实际效果,这是节约本身特点决定的逻辑

说任何节约都是行为的结果比较,就是说节约不是概念的比较,而是在相同或者相似条件下同一行为利用物料(能、水、材)效率前后数量关系的比较,节能、节水、节材都有这个显著特征,也是在生产生活其中的人们的一个常识。

说数量关系的比较,是说任何数据都有来源(出处)、性质和口径等本质模样,如果要在使用这些数据中不走样(即牛头不对马嘴),一个前提也是必备的知识条件就是要了解和懂得统计的相关规则和要求

当我们对诸如某一锅炉进行正反平衡测试计算得出锅炉的热效率时,第三方检测机构通常有一个“对本次测试的工况数据负责”的说明,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数据是一个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效率数据,不代表这个锅炉的全年运行效率数据。当我国对两万六千多家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时候,我们节能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就在说“没有用”,他们不仅看不到这个动态的实时得到的数据对及时纠正能源浪费现象的作用,更无视我们的大部分重点用能企业用这些实时能源消耗数据来进行日平衡和日考核管理这个轰轰烈烈的实践节能是一个识“数”的事业,否则你就会缺少履行节能职责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能力

说履行节能职责要有识“数”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能力,还可以看看我们手头的能评工作。一二三产的增加值相加就构成我国的GDP总量,为了剔除涨价因素,万元GDP 能耗是用不变价计算公布的。而我们能评所做的增加值能耗大部分是以市价计算的,与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管理目标的对标分析就是用项目市价增加值能耗对区域以不变价计算的万元GDP 能耗的管理目标;更有甚者,在计算增加值时采用基于我国现行财会制度由统计口生成的公式,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这个公式是对存量企业的统计用公式,其总产出中是不包括税收的(找财务会计验证)。我们对新、改、扩建项目增加值的总产值计算大部分是含税收计算的(当然也有水平高的咨询机构不把税收计入总产值),在此基础上再加税收,形成增加值虚高。我就阅读过某机械行业的一个传统项目的能评报告,其增加值率竟然达到70%左右。如果对十几年来的能评工作做一个回头看,每个项目都是符合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管控目标要求的,但在实际上的能源消费强度在年度统计口径上几乎都有超预期现象。

说任何数据都有来源(出处)、性质和口径等本质模样,这里还想说一下物量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性质问题。我看过某地区对淘汰落后项目或企业的能耗指标有大量收储的文件要求,深感震惊。如果我们把能源产出了GDP的数据称之为物量数据把这些能源还没有应用而可能产出GDP的数据称之为理论数据,那么大量收储这些能源产出了GDP的物量数据,一方面是数据性质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成为了理论数据,另一方面压缩了全社会在运行的物量数据总量,因没有把全社会耗能数据纳入统计范围,为完成节能降碳指标,就有了拉闸限电的极端行为。数据属性的这种变化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体系物量指标的置空时间也是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

用我的所学所思在《节能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竞争的新高地》短文基础上续写《节能是一个识“数”的事业》短文,既是抛砖引玉敬请同行们交流斧正,更是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



沈国平

2022年7月29日于青岛



(编辑:admin)